当前位置: 输送机 >> 输送机发展 >> 粮食主产区怎样稳粮又增收人民资
「本文来源:农民日报」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主产区为全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粮食。
粮食主产区在“保供固安全”的基础上,如何“振兴畅循环”?农村消费存在很大可待提升的空间。怎样提升农村消费呢?如果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消费也就上不去。
被誉为“鲁南粮仓”的山东省郯城县,深刻认识到“稳粮”与“增收”同等重要,在“稳粮”的大前提下,还算细算好农民的“小账本”。
近日,在有“鲁南粮仓”美誉的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杨二村,拿着自家5亩小麦的元售粮款,农民陈元民感慨:“不种地反而能多挣钱,俺种了一辈子粮食,今天算是开了眼。”
为陈元民的粮田提供全程托管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徐勤波说:小麦托管后,今年亩产达斤,比他原先自己种增产斤;陈元民老两口得空就为当地的中国结加工企业代工,一年也能挣万把元;子女全部放心进城务工,一年至少挣个四五万元。
年10月23日,几台收割机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种粮大户”赵文争的水稻田里作业。房德华摄
记者采访发现,一户种粮农民有三笔收入账,在郯城已是普遍现象。郯城立足粮食主产区实际,蹚出一条多元增收筑基的乡村振兴之路。郯城县委书记刘连栋介绍:“一方面靠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双轮驱动’,既能稳面积保产能,又能解放农民;另一方面靠职业技能培训和增加就业岗位‘双向发力’,让外出农民高素质就业,让留守农民在家也有活儿干。”
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双轮驱动”
早在3年,归昌乡农民陈龙就流转了亩撂荒地,试水规模化种粮。后来,他的种粮面积越来越大,一度达到亩。不过自年起,他又开始减少面积,近两年将种粮规模稳定在了亩,原因何在?
“贪多求大,成本就高,风险也高。规模上去了,效益却上不去。年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专家的一席话点醒了我,要在适度种粮、精细种粮、品牌种粮的基础上,向发展专业化服务转型。”陈龙说。
观念一转天地宽。陈龙的种粮规模稳定了。他的“郯陈大米”品牌越叫越响,种粮收益越来越高,年亩均纯收益超过0元。而且,靠着手里的高端农业机械和种植技术,他带着返乡的儿子上阵,全力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近两年的服务面积达亩,收入也增加了一大块。
年6月8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大丰收家庭农场工人将收获的小麦扬净入库。房德华摄
“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双轮驱动’,在解放农民的基础上,保障粮食产能,提高粮食产量和种植效益。”郯城县郯南农场场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莫峰说,郯城常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已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家,今年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覆盖率达85%,带动主导品种配套技术推广到位率达7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统一供种率达90%以上。今年,全县种植小麦68万亩,据农技人员初步测产,单产可达.4公斤,远超山东平均水平。
让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粮食主产区的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增加收入,这已是各地的普遍实践。然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增收相对容易,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怎么办?
近年来,郯城为提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重点算了两笔账: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帮助青壮年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发挥传统文化大县优势,发展中国结、草编、柳编、木玩等适宜农村实际的特色加工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
年6月2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马二村农民在用小麦秸秆编制工艺品。房德华摄
走进胜利镇郯城高大制帽厂车间,各式各样、数以万计的草帽,让参观者目不暇接。“农民在咱这儿领了草料,在家编好送过来。我们靠的是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老一辈留下的传统技艺,编织的草帽大部分用于出口。年,厂子年销售额多万元,带动本地1万多名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干活儿挣钱。”自称“草帽姐”的企业创始人徐景雪说。
胜利镇人人懂草编,红花镇户户能做中国结,港上镇建设占地亩的木制玩具产业园……古郯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郯城乡村留下了众多传统技艺。近年来,郯城人将这些技艺充分保护、挖掘和提升,通过出台配套扶持政策、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全力培育加工企业等举措,让村里原先“为了省点儿钱就自己做”的老手艺,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在老手艺的带动下,郯城就业增收效果明显。除7万名青壮年劳动力能够外出稳定就业外,多家中国结、草编、柳编、木玩等加工企业,已带动4万名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为主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以能人带动、组织农民为抓手促全面振兴
近年来,郯城通过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保障了粮食产能;通过稳粮增收和就业增收,提高了农民收入,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清晰可见。在此基础上,如何从产业振兴走向全面振兴?
在县委副书记黄伟看来,郯城已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能人带动、组织农民。能人带动方面,郯城以组织振兴引领人才振兴,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等专业化管理,把更多人才吸引进村“两委”干部队伍;组织农民方面,郯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集聚乡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吸引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下乡,统筹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
“头雁领飞”是关键。郯城针对村党组织书记难选、难干、难留等问题,于年7月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在选人条件、工作标准、管理要求和待遇保障等方面出台明确规定。“郯城已将名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占比达到52.6%,月平均工资元。今年,我们把专业化管理延伸覆盖到村‘两委’其他成员。”黄伟说。
年10月21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樊埝村村民在绘制五彩玩具。房德华摄
“合作共赢”是目标。花园镇刘湖村在专业化党支部书记刘全启的带领下,抓住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机遇,成立农业合作社,涉足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劳务输出等多个领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郯城已成立家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成为乡村集聚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共同发展的平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吕兵兵
原标题:一个种粮户 三笔收入账——山东省郯城县独辟蹊径实现“稳粮增收谋振兴”观察
监制:李国龙编辑:陈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