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

独角兽瞪羚小巨人,山东这些企业身怀哪

发布时间:2023/1/6 20:01:48   
    

独角兽企业,是指在中国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估值超过10亿美元(以企业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为依据)的企业。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像瞪羚一样,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发展态势。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这些具有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正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目前,山东已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瞪羚企业家、独角兽企业20家,共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位。

近日,大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讲述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创新故事,展现山东经济的发展活力。

“独角兽”的创新故事

ai赋能制造业生产线用上“智能眼”

□本报记者张晓帆

4月18日,在青岛中集创赢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创新奇智生产的人工智能“眼睛”已经取代人眼,不知疲倦地检测着cfrt片材的生产,系统能自动检测并记录片材上的瑕疵种类及位置,针对每个瑕疵点进行拍照并生成彩色版“病例报告”,每一卷片材上的瑕疵都一目了然,检测精度高达99.9%。

cfrt片材是一种热塑性连续复合材料,以往,在质检环节,由工人盯着手工记录瑕疵。以前流水化作业工人工作强度大不说,也很难保证所有瑕疵种类和位置都被有效记录。“不知疲倦”的眼睛,解除了片材在未来深加工环节的“后顾之忧”。

“成立四年以来,公司以青岛为总部,依靠科技创新和工业数字化升级的市场红利高速成长,复合年均增长率.5%,实现迅速增长。”创新奇智ceo徐辉说。

作为国内“ai+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创新奇智瞄准ai技术的商业价值转化,聚焦钢铁冶金、能源电力、汽车装备等制造业垂直领域,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ai产品及智能化转型所需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落户青岛即墨开发区后,创新奇智仅用两年半时间便成为独角兽企业,今年1月,创新奇智在港交所上市“毕业”,成为“ai+制造”第一股。目前,技术研发人员占比56.7%,累计申请ai相关专利项,90%以上是发明专利。

围绕建立快速高效的ai落地能力,创新奇智提出“技术产品+行业场景”双轮驱动模式,依托创新工场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丰富人才资源,聚焦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打造了工业视觉、视频智能、自动化机器学习等三大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可快速交付落地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在青岛,创新奇智已与一汽解放、中集冷藏箱等展开合作。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往往伴随着较长的研发转化周期和较重的资产投入。徐辉告诉记者,企业发展初期,科研资金投入巨大,创新回报周期长,政府部门帮助企业解决了人才、行业场景开放、原材料、科研资金支持等“成长的烦恼”。创新奇智的战投方,就有即墨区国资背景的青岛甲子创智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海创母基金旗下的海创千峰新旧动能转换母基金。

近年来,青岛积极出台《青岛市培育和奖励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实施方案(—年)》,培育认定了6家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的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不断挖掘发展速度快、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潜力企业入库。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杨超介绍,青岛超过万户的市场主体生机勃勃,已经形成了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条阶梯式培育体系。

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以及科技、资本、人才资源的集聚,营造出了独角兽企业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

深耕印染行业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本报记者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高林吴延朋秦睿智

4月15日,烟台嘉信染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开工建设的二期项目即将迎来试生产;三期“17.2万吨/年染料及中间体”项目,也于今年4月初正式动土开工。

“17.2万吨/年染料及中间体项目,总投资22亿元,将建设多条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嘉信染料董事长张善生说,嘉信染料正朝着染料全产业链服务供应商的方向不断前进,等新项目全部达产,公司年产值预计可达百亿,进入染料行业龙头序列。

张善生是技术人员出身。年,他们靠租赁厂房起家,在创业之初就建立了研发部和党支部。如今,嘉信染料已经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染料化工企业。

纺织材料染色,以前常用的是“两浴两步法”,耗费成本高,用水量大。如今,通过技术攻关,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一浴两步法”或者“一浴一步法”,可以使下游印染企业的工艺流程根据品种不同缩短1/3到1/2,降低成本15%-50%,减少污水排放30%-50%。使之成为可能的,是一种叫“高耐碱分散染料系列”及“高温活性染料系列”的新产品。

张善生告诉记者,公司每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企业要发展,人才最关键。大连有位获得中国染料百年科技贡献奖的高级工程师王喆,是染料行业的翘楚。张善生慕名前往,三顾茅庐,以真诚打动了对方,72岁高龄的高级工程师王喆加盟嘉信,带领研发人员开展技术攻关。

年,由王喆带领团队研发的“高耐碱分散染料”核心产品问世。它的出现,大幅降低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凭借这一成果,公司成功获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奖项,问鼎行业顶尖技术领域。嘉信染料首创“高耐碱系列分散染料”产品和“染色一浴法染整”工艺,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被工信部列为“十四五”重点发展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鼓励类产品;“染料生产废水废弃物提取再利用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近年来,公司加大与各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同山东大学、青岛大学、江南大学等建立了项目研发平台,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山东大学-蓬莱嘉信染料与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在化工生产环境保护、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新工艺等方面联合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预计节约危险废物处置费用余万元。

当下,染料化工行业也经历着大浪淘沙的“洗牌”。“在染料化工行业,一定要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要研发高科技产品,还要注重安全生产并配备齐全的环保设施。”张善生说。

甘坐冷板凳打造发动机“清洁大脑”

□本报记者张鹏

西江水系,靠着庞大的干支流水网,航运量仅次于长江水系。前不久,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继中标“气化长江”后,再次中标“气化西江”国家战略。该批量订单全部采用力创科技自主研发的气体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5月1日前将投入使用。

目前,船舶清洁能源利用已成为世界船舶动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lng等气体燃料具有价格低、低碳和有害物低排放的优势,已经逐步成为船舶动力重要的新型燃料。搭载力创科技自主研发的气体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技术的双燃料发动机将实现综合替代率80%以上,最高替代率95%以上,碳排放降低15%,氮氧化物降低85%,硫化物和颗粒物降低99%。内河航运船全部完成清洁能源利用后,每年可为国家减少碳排放约万吨。

喷射系统是影响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关键。如今,力创科技船用气体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已全面配套覆盖“气化长江”“蓝色运河”“气化西江”“气化珠江”等国家战略,一个pad大小的控制单元、用线束连着6个燃气喷射阀,这个“气体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构成了船用双燃料/燃气发动机的“清洁大脑”。

除了气体喷射阀,力创科技还有诸多拳头产品,商用车“国六”排放升级核心零部件缸内制动系统、活塞冷却系统、热管理系统、空气管理系统……

十几年前,17名“理工男”抱着一种心态,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大胆制定了第一个目标——攻克气体发动机核心技术。那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天然气发动机,没有可借鉴的经验,这技术“冷板凳”要坐多少年,能不能坚持到成功,他们心里没有底。

创业之初,他们就对标行业先进,坚持自主研发,终于迎来了爆发期。国家先后发布了《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和《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力创科技牢牢抓住这两个标准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并一举掌握了行业的绝对话语权。去年底,凭借科技“真功夫”,力创科技荣膺潍坊首个“独角兽”。

喷射阀里的一个核心件是电磁铁,只有火柴盒大小,响应时间是3毫秒。一款符合设计要求的电磁铁,要进行生产,需要使用高端的材料、先进的热处理工艺,生产加工精度必须达到1微米。当时他们想找国内的机床厂做一个样品,没有厂家愿意用自己花千万元购买的磨床去接单。他们只能自己购买,先后买了32种不同的磨床,最贵的多万元,便宜的也60多万元。

坐了10年“冷板凳”后,产品真做出来了。公司总工程师介绍,力创科技自主研发的喷射阀是全世界流量最大的。力创科技还通过了最为苛刻的中国船级社劣化试验,获得了中国船用发动机%的配套权。

今年一季度,在各种不利因素交加下,力创科技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产品批量化供应潍柴、重汽、康明斯、东风、一汽、淄柴等知名主机厂。

瞪羚企业的成长密码

□本报记者陶相银王佳声杨淑栋贺莹莹

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像瞪羚一样,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发展态势。目前,山东已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瞪羚企业家,这些在各个细分领域崭露头角的中小企业,正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一股新动力。近日,记者在威海、淄博、德州蹲点采访,讲述瞪羚企业的创新故事。

“智能+共享”,让客户远程操控生产线

门卫是机器人、保洁员是机器人,即便是在车间内也只有两三名调试机器的工程师……连董事长姜波在内,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只有42人,但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却被应用在大到飞机小到耳机的诸多领域。“秘密在车间里。”4月18日,姜波带记者参观了他耗时10年、投资5.2亿元打造的宝威新材料智能工厂。

机器人灵活地绕过障碍物,把物料精准地送上传送带;无数个“纱锭”以同样的速度转动,一根根“丝”被缓缓抽入“织布机”;一个个机械手臂在各自岗位上或搬运或装卸……“从物料进车间,到成品入库,全程不需要人参与。”姜波说。

在流水线和各台设备上,遍布着不同型号的黑色方块。“它是传感器,实时收集各项数据,再借助5g网络实时传送给处理器。”姜波解释,虽然只有三条生产线,传感器的数量却高达上万个。

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神经末梢,位于车间2楼的处理器则相当于大脑。姜波说,有了“大脑”的统一指挥调度,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都呈指数级上升。

人工智能再厉害,也需要人设计和维护。人在哪里?姜波说:“只要他能上网,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我们给他一个ip地址,他就能实时操控生产线。”因此,宝威新材料智能工厂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享工厂。

“共享工厂的本质是远程操控,它的目的绝非只是方便工程师远程办公。”姜波解释,客户要把所需产品的各种参数告诉生产厂家,生产厂家才能“按图索骥”,而这些参数往往是客户的核心商业机密。“有了共享工厂,客户就不需要再担心泄密了。他们可以远程操控我们的生产线,生产厂家对产品的相关参数一概不知。”

宝威新材料的前身是宝威渔具,年更名为宝威新材料,开启转型之路。年9月,行业内首个以数字化为基础、以ai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工厂全线达产,宝威新材料一举成为业内翘楚。“比如说,一卷碳纤维预浸布的生产速度,原来是一个多小时,现在缩减到了5分钟。”姜波笃定地说,“国内外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达到这个速度。”

“数字化生产的产品,稳定性远远高于同类产品。”姜波举了个例子。某企业生产比赛用箭,如果用一般的碳纤维预浸布,材料厚薄不均,箭的合格率只有30%;用宝威新材料的产品,合格率能升至90%以上。箭能否达标,取决于包裹箭身的碳纤维预浸布。这种箭对材料要求极高,每支箭质量差必须在0.02克以内,弯曲程度不能超过1微米。“大半个米粒的质量是0.02克,一张a4纸的厚度约为70微米,对于这种量级,只有数字化生产才能达到相应的稳定品质。”姜波说。目前,宝威新材料在业内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0%。

做输电线路的“ai医生”

4月19日,走进位于淄博高新区的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监拍装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们不仅要为供电设施安上‘千里眼’,更要连接起智慧分析的ai‘大脑’,做输电线路的‘ai医生’。”智洋创新董事长刘国永说。

在电力行业,传统的人工巡视周期长、效率低,大量隐患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智洋创新的新技术攻克了这一痛点,其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远程巡视系统通过ai技术实现了输电线路的智能巡视和智能隐患识别。

刘国永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场景:信息采集终端“千里眼”安装在每级输电杆塔上,利用太阳能和无线传输技术对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实现运行状态全景可视;同时,后台打造智慧线路管理平台的ai“大脑”,将采集的图片及视频信息由系统通过系列算法,及时识别并预警外破隐患、自然灾害和本体缺陷,极大提升了电网运行安全水平。

数月前,公司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客户的表扬信,智洋创新的输电线路智慧监控系统及时发现了临时吊车隐患并报警,避免了千伏吴塘线重大外破隐患。

识别隐患、提前预警,这是智洋创新当初将ai技术引入输电线路巡视领域的初衷,此举不但将智洋创新带上了独特的创业赛道,更推动了企业的鸣锣上市。年4月8日,智洋创新成为淄博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目前,智洋创新的输电通道隐患智能识别算法模型已成功在全国四百余个省市公司上线,每天为数十万台设备的千万级图像提供分析服务。

历时15年,从两间办公室起步,到成长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智洋创新靠的是什么?

智洋创新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近几年研发投入率均在10%左右,拥有近人的研发团队,建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等8个省级创新平台。同时,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多项重要技术取得突破。截至目前,智洋创新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余项,16项技术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刘国永说:“我们将不断向新领域拓展,为水利、轨道交通等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让产品实现更多应用场景。”

“机械手”走上国际车企生产线

4月18日,在大国重器自动化设备(山东)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很少看到工人,30台机械手臂,左右摇头、上下摆动,零散的部件在“机械手”操作下,变成了汽车上的焊接安全支撑架。“比人工焊接安全性提升50%以上,效率同样提升,一小时约等于50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说起机械自动化优势和生产能力,企业负责人范克健自豪地说:“目前,汽车生产全流程共个序,我们的机械手臂在个序中得到使用,占比超过70%。”

大国重器位于德州市庆云经济开发区,产品涉及工业机器人、智能机械手臂、自动化生产线等30余类产品,是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等10家一线车企、50家国内企业整车及零部件生产设备供应商。今年一季度,销售订单同比增长5倍以上。

说起打开国际市场,范克健至今难掩喜悦。“年,我们首次接到德国舒勒集团的订单。”舒勒集团是欧洲自动化设备行业龙头,德国人严谨和苛刻,行业知名,这样一家国际公司,向一个“刚出道”的县级企业抛出“橄榄枝”,是预料之外。据舒勒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071.html

------分隔线----------------------------